中国历史上的四位空门皇帝
2017-06-28


悔恨当年一念差 ,

黄袍换却紫袈裟 ,

朕本西方一衲子 ,

因何落入帝王家?


1.png

1993年6月28日 ,中国银行重返欧洲市场。

1919年6月28日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 ,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1902年6月28日 ,美国通过议案 ,决定开凿巴拿马运河。

1841年6月28日 ,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


中国历史上的四位空门皇帝



释教传入中国 ,始于西汉 ,早期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流行 ,并迅速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 ,最初主要是特权阶层提倡自上而下流行开的。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 ,这里列举的是与空门最有渊源的五个。


1.萧衍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帝王 ,“以佛化治国”以至到佛寺里舍身为奴 ,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早年信奉道家学说 ,后皈依了空门。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 ,南朝释教至梁武帝而全盛 ,以至于梁朝的统治范围内 ,佛寺达2846座 ,僧尼有82万余人。据载 ,梁武帝到了晚年 ,一天只吃一顿饮 ,肉食一丝不沾 ,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 ,他又隔离房事 ,远离嫔妃。平时 ,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 ,不喝酒 ,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 ,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 ,完全是一个守持释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 ,广交其时的著名有道高僧 ,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注释佛经 ,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 ,举行法会等等。


2.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奉佛 ,是有着深刻个人配景的。他出生在释教寺庙里 ,从小怙恃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育 ,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13年。做了皇帝后 ,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空门生活 ,毫不避忌。他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 ,对自己生活过的寺庙大加修缮。据载 ,仁寿元年 ,文帝令天下各州 ,凡吉利塔内均做神尼智仙像 ,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隋文帝常对群臣感伤:我兴由佛法。

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 ,隋朝初期释教尤其是在中原 ,已经面临生死问题。隋文帝对于释教的恢复 ,以及释教在中国的正式化、国家化、制度化着力不小。此外 ,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 ,使其成为了中国的四大释教名山之一。著名的少林寺曾经一度毁于北周 ,经隋文帝重建 ,得以再起。


3.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官宦之家 ,14岁入宫 ,当了唐太宗的“秀士”。太宗死后 ,武则天来到感业寺 ,削发为尼。这当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 ,众说纷纭。不久 ,对其恋慕已久的高宗就将她接回宫内为妃 ,后又封爵为后 ,开始加入朝政 ,直到后来垂帘听政 ,直至改国号为周 ,自立为帝 ,成为女主。

佛像雕塑在武则天时期到达了岑岭 ,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推测 ,其中最有名的那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本人。80卷《华严经》译本也是武则天亲自作序。武则天奉佛 ,更多的目的是为自己广积好事 ,她个人似乎更偏好玄门。


4.朱元璋

元顺帝至正四年 ,朱元璋家乡壕州(今安徽凤阳)一带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旱灾、蝗灾、瘟疫纷纷而来 ,半年之间 ,朱的怙恃兄长相继死去 ,他穷得办不了丧事 ,靠邻居给了一块地才把亲人埋葬了。为求生计 ,进皇觉寺当了和尚。谁知做和尚才50天 ,“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 ,朱元璋只好出门化缘乞讨 ,尝尽人间疾苦。这段经历 ,后来朱元璋自己曾在《皇陵碑》碑文中有所描述。

朱元璋本人虽当过和尚 ,但对佛法并不了解 ,却十分忌讳别人提起他早年当过和尚这事。甚至每当他看到“光”“秃”“僧”这些字眼 ,都觉得耀眼。有不少儒士文人因此而掉了脑袋。德安府训导吴宪的表文中有“望拜青门”之语 ,朱认为 ,“青门”是指和尚庙 ,犯了忌讳 ,“诛其身而没其家” ,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丧了命 ,实在冤枉。


祝好朋友心闲弄韵欣裁句 ,室雅临窗喜念书!


中国历史上的四位空门皇帝


悔恨当年一念差 ,

黄袍换却紫袈裟 ,

朕本西方一衲子 ,

因何落入帝王家?


1.png

1993年6月28日 ,中国银行重返欧洲市场。

1919年6月28日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 ,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1902年6月28日 ,美国通过议案 ,决定开凿巴拿马运河。

1841年6月28日 ,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


中国历史上的四位空门皇帝



释教传入中国 ,始于西汉 ,早期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流行 ,并迅速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 ,最初主要是特权阶层提倡自上而下流行开的。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皇帝很多 ,这里列举的是与空门最有渊源的五个。


1.萧衍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帝王 ,“以佛化治国”以至到佛寺里舍身为奴 ,这就是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早年信奉道家学说 ,后皈依了空门。他曾下诏令全民奉佛 ,南朝释教至梁武帝而全盛 ,以至于梁朝的统治范围内 ,佛寺达2846座 ,僧尼有82万余人。据载 ,梁武帝到了晚年 ,一天只吃一顿饮 ,肉食一丝不沾 ,只吃豆类的汤菜和糙米饭。50岁时 ,他又隔离房事 ,远离嫔妃。平时 ,他穿的是极朴素的便服 ,不喝酒 ,不听音乐。除非是祭祀宗庙 ,不举行任何大会、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为 ,完全是一个守持释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学造诣很深 ,广交其时的著名有道高僧 ,这开了帝王的先例。他还主持并亲手编辑注释佛经 ,多次亲自登堂讲授佛经 ,举行法会等等。


2.杨坚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奉佛 ,是有着深刻个人配景的。他出生在释教寺庙里 ,从小怙恃就把他寄托给僧尼抚育 ,一直在寺庙里生活了13年。做了皇帝后 ,他也时常对臣下讲起自己幼年时代的这段空门生活 ,毫不避忌。他还令史官为抚育自己的尼姑作传 ,对自己生活过的寺庙大加修缮。据载 ,仁寿元年 ,文帝令天下各州 ,凡吉利塔内均做神尼智仙像 ,就是因为他少时得智仙育养的缘故。隋文帝常对群臣感伤:我兴由佛法。

由于北周武帝的禁佛政策 ,隋朝初期释教尤其是在中原 ,已经面临生死问题。隋文帝对于释教的恢复 ,以及释教在中国的正式化、国家化、制度化着力不小。此外 ,隋文帝在五台山大建佛寺 ,使其成为了中国的四大释教名山之一。著名的少林寺曾经一度毁于北周 ,经隋文帝重建 ,得以再起。


3.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官宦之家 ,14岁入宫 ,当了唐太宗的“秀士”。太宗死后 ,武则天来到感业寺 ,削发为尼。这当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 ,众说纷纭。不久 ,对其恋慕已久的高宗就将她接回宫内为妃 ,后又封爵为后 ,开始加入朝政 ,直到后来垂帘听政 ,直至改国号为周 ,自立为帝 ,成为女主。

佛像雕塑在武则天时期到达了岑岭 ,龙门石窟就是典型代表。甚至有人推测 ,其中最有名的那座卢舍那佛像就是武则天本人。80卷《华严经》译本也是武则天亲自作序。武则天奉佛 ,更多的目的是为自己广积好事 ,她个人似乎更偏好玄门。


4.朱元璋

元顺帝至正四年 ,朱元璋家乡壕州(今安徽凤阳)一带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旱灾、蝗灾、瘟疫纷纷而来 ,半年之间 ,朱的怙恃兄长相继死去 ,他穷得办不了丧事 ,靠邻居给了一块地才把亲人埋葬了。为求生计 ,进皇觉寺当了和尚。谁知做和尚才50天 ,“寺僧以岁饥罢僧饭食” ,朱元璋只好出门化缘乞讨 ,尝尽人间疾苦。这段经历 ,后来朱元璋自己曾在《皇陵碑》碑文中有所描述。

朱元璋本人虽当过和尚 ,但对佛法并不了解 ,却十分忌讳别人提起他早年当过和尚这事。甚至每当他看到“光”“秃”“僧”这些字眼 ,都觉得耀眼。有不少儒士文人因此而掉了脑袋。德安府训导吴宪的表文中有“望拜青门”之语 ,朱认为 ,“青门”是指和尚庙 ,犯了忌讳 ,“诛其身而没其家” ,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丧了命 ,实在冤枉。


祝好朋友心闲弄韵欣裁句 ,室雅临窗喜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