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刮痧防病但不是想刮就能刮
2018-06-21

听说刮痧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那可以随身携带刮痧板 ,想刮就刮 ,以这么做吗 ?中医师体现:刮痧是一种泄法 ,不能想刮就刮 ,泄得过度伤真气。

从中医来讲 ,泄法主要针对实症 ,把身体多余的能量、毒素通过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泄出体外。刮痧主要是以治病为主 ,其次才是保健作用。如果过度使用泄法 ,有可能使人越发疲惫 ,甚至还可能加重疾病。


刮痧适合用于哪些疾病呢?

刮痧适用的疾病范围比力广 ,但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熏染、腹泻、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经、小叶增生、头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窦炎等 ,都可以接纳刮痧疗法。但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患以上疾病比力严重的情况下 ,建议接纳综合性的治疗要领 ,而不能单纯依靠刮痧。

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适合刮痧 ,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经期、孕妇、皮肤病、心衰、腹水、严重糖尿病、动脉硬化者等。

刮痧的部位是凭据疾病自己而定的 ,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颈、喉咙两侧、脊椎、脊椎两侧的肌肉、肘窝、腘窝等部位。对于普通人来说 ,不了解经络 ,可以接纳“哪儿痛 ,刮哪儿”的要领 ,如腹泻 ,可以刮肚脐周围的穴位。


刮痧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孩子皮肤比力嫩 ,不建议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刮痧。

2.过饥、过饱、过渴、过分疲劳、醉酒等情况下也不要刮痧 ,可在饭后1小时刮痧。

3.刮痧过程中要注意保温。刮痧后半个小时不洗冷水澡。

4.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增补 ,可饮用1-2杯温水。

5.痧没退 ,不能再次进行刮痧 ,以免伤皮肤。

6.不建议在骨头部位进行刮痧 ,如脊椎 ,脊椎上都是骨头 ,如果力度掌握欠好 ,易受伤 ,太阳穴周围血管漫衍密集 ,也不建议自行刮。


刮痧有哪些手法 ?

1.病人取舒适体位 ,充实袒露其施治部位 ,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 ,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 ,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 ,或每次都由内向外 ,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约莫需刮20下左右 ,直到皮肤泛起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凭据病情需要 ,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 ,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凭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差异 ,“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 ,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 ,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 ,除了具有刮痧自己的治疗效果外 ,还可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伤风、暑热恶心 ,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保健】刮痧防病但不是想刮就能刮

听说刮痧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那可以随身携带刮痧板 ,想刮就刮 ,以这么做吗 ?中医师体现:刮痧是一种泄法 ,不能想刮就刮 ,泄得过度伤真气。

从中医来讲 ,泄法主要针对实症 ,把身体多余的能量、毒素通过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泄出体外。刮痧主要是以治病为主 ,其次才是保健作用。如果过度使用泄法 ,有可能使人越发疲惫 ,甚至还可能加重疾病。


刮痧适合用于哪些疾病呢?

刮痧适用的疾病范围比力广 ,但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熏染、腹泻、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经、小叶增生、头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窦炎等 ,都可以接纳刮痧疗法。但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患以上疾病比力严重的情况下 ,建议接纳综合性的治疗要领 ,而不能单纯依靠刮痧。

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适合刮痧 ,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经期、孕妇、皮肤病、心衰、腹水、严重糖尿病、动脉硬化者等。

刮痧的部位是凭据疾病自己而定的 ,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颈、喉咙两侧、脊椎、脊椎两侧的肌肉、肘窝、腘窝等部位。对于普通人来说 ,不了解经络 ,可以接纳“哪儿痛 ,刮哪儿”的要领 ,如腹泻 ,可以刮肚脐周围的穴位。


刮痧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孩子皮肤比力嫩 ,不建议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刮痧。

2.过饥、过饱、过渴、过分疲劳、醉酒等情况下也不要刮痧 ,可在饭后1小时刮痧。

3.刮痧过程中要注意保温。刮痧后半个小时不洗冷水澡。

4.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增补 ,可饮用1-2杯温水。

5.痧没退 ,不能再次进行刮痧 ,以免伤皮肤。

6.不建议在骨头部位进行刮痧 ,如脊椎 ,脊椎上都是骨头 ,如果力度掌握欠好 ,易受伤 ,太阳穴周围血管漫衍密集 ,也不建议自行刮。


刮痧有哪些手法 ?

1.病人取舒适体位 ,充实袒露其施治部位 ,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 ,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 ,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 ,或每次都由内向外 ,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约莫需刮20下左右 ,直到皮肤泛起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凭据病情需要 ,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 ,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凭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差异 ,“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 ,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 ,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 ,除了具有刮痧自己的治疗效果外 ,还可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伤风、暑热恶心 ,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