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破冰
2019-09-10

心脏支架、人工枢纽、眼科人工晶体……这些是人们常见的高值医用耗材。近期 ,针对其价格虚高等问题 ,国办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革新方案》 ,明确高值医用耗材将迎来带量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目前没有建立统一尺度和分类 ,该如何带量采购 ,挤出虚高价格水分?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 ,安徽、江苏率先对部门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 ,两省首批中选结果已出炉。


规模不算大 ,但效果很明显

7月 ,安徽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为主体 ,联合对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产物带量采购。采购量为2018年度两类耗材采购量的70%、90% ,同时规定医疗机构采购使用量不得低于2018年度的80%。

骨科脊柱类质料总体平均降价53.4% ,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 ,国产物类平均降价55.9% ,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 ,国产物类平均降价18.1% ,进口品类平均降价20.9%。预计两类产物年节约资金分别为3.7亿元和0.29亿元。

江苏55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采购联盟 ,拿出全年用量的70%采购 ,谈判的品种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和双腔起搏器。支架按单个品种谈判 ,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1.01% ,最高降幅66.07%;起搏器按生产企业谈判 ,中选企业涉及品种平均降幅15.86% ,最高降幅38.13%。

价格平均降幅从15%到55%不等 ,最高降了95%。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体现 ,两省此次试点带量采购的规模不算大 ,但效果很明显。


破解尺度、分类纷歧问题

两省带量采购的高值耗材均是采购金额较大、临床使用较多、竞争性较强的品种。由于国家层面的耗材统一分类和编码仍在进行中 ,需要先破解尺度、分类纷歧的问题。

安徽的做法是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 ,形成可比的价格体系。江苏分支架和起搏器两个组别谈判 ,降幅最大产物将成为采购单元必选产物。

同时 ,江苏将扩大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 ,今年年底前 ,实现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经外科、起搏器、电生理、眼科等六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和骨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口腔科等五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在省平台采购 ,对重点品种开展组团联盟集中采购。

“带量采购是降低虚高价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徽、江苏两省的实践做到量价挂钩、招采合一 ,效果明显。这说明选好品种 ,分类推进 ,对庞大性做好预案 ,大部门高值医用耗材是可以带量采购的。”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说 ,接下来仍需落实保障措施 ,确保用量、供应、回款、服务等 ,推动采购结果落地。同时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真正实现三医联动 ,保证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行。


统一编码尺度 ,拟明年底落地

专家指出 ,耗材带量采购的要害是带量 ,可降低市场推广、财政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只要明确采购量、落实使用量 ,都能实现明显降价。

两省的实践效果好于预期。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 ,安徽减少近4亿元花费 ,大大降低患者负担。加入采购的内、外资企业较多 ,中选率较高 ,表明医药行业对集中带量采购的推广已有预期 ,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生长。

6月27日 ,“医保业务编码尺度动态维护”窗口在国家医保局官网上线试运行。复旦大学社会生长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加入制定其中医用耗材的编码尺度。他介绍 ,按学科、用途、部位三级分类思路 ,将市场上的上百万种医用耗材分成9011种 ,制定医用耗材通用名216个。

该编码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分类目录 ,实现了“一品一码” ,目前这项事情仍在进行中 ,预计明年底落地运行。“统一医用耗材分类和编码可以实现‘三可’ ,可比力、可监管、可分析 ,对促进医保精细化管理 ,特别是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说。

“三可”意味着全国耗材信息全面互通、共享 ,价格走向果然、透明 ,将为全面带量采购奠基基础。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破冰

心脏支架、人工枢纽、眼科人工晶体……这些是人们常见的高值医用耗材。近期 ,针对其价格虚高等问题 ,国办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革新方案》 ,明确高值医用耗材将迎来带量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目前没有建立统一尺度和分类 ,该如何带量采购 ,挤出虚高价格水分?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 ,安徽、江苏率先对部门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 ,两省首批中选结果已出炉。


规模不算大 ,但效果很明显

7月 ,安徽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为主体 ,联合对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产物带量采购。采购量为2018年度两类耗材采购量的70%、90% ,同时规定医疗机构采购使用量不得低于2018年度的80%。

骨科脊柱类质料总体平均降价53.4% ,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 ,国产物类平均降价55.9% ,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 ,国产物类平均降价18.1% ,进口品类平均降价20.9%。预计两类产物年节约资金分别为3.7亿元和0.29亿元。

江苏55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采购联盟 ,拿出全年用量的70%采购 ,谈判的品种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和双腔起搏器。支架按单个品种谈判 ,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1.01% ,最高降幅66.07%;起搏器按生产企业谈判 ,中选企业涉及品种平均降幅15.86% ,最高降幅38.13%。

价格平均降幅从15%到55%不等 ,最高降了95%。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体现 ,两省此次试点带量采购的规模不算大 ,但效果很明显。


破解尺度、分类纷歧问题

两省带量采购的高值耗材均是采购金额较大、临床使用较多、竞争性较强的品种。由于国家层面的耗材统一分类和编码仍在进行中 ,需要先破解尺度、分类纷歧的问题。

安徽的做法是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 ,形成可比的价格体系。江苏分支架和起搏器两个组别谈判 ,降幅最大产物将成为采购单元必选产物。

同时 ,江苏将扩大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 ,今年年底前 ,实现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经外科、起搏器、电生理、眼科等六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和骨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口腔科等五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在省平台采购 ,对重点品种开展组团联盟集中采购。

“带量采购是降低虚高价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徽、江苏两省的实践做到量价挂钩、招采合一 ,效果明显。这说明选好品种 ,分类推进 ,对庞大性做好预案 ,大部门高值医用耗材是可以带量采购的。”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说 ,接下来仍需落实保障措施 ,确保用量、供应、回款、服务等 ,推动采购结果落地。同时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真正实现三医联动 ,保证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行。


统一编码尺度 ,拟明年底落地

专家指出 ,耗材带量采购的要害是带量 ,可降低市场推广、财政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只要明确采购量、落实使用量 ,都能实现明显降价。

两省的实践效果好于预期。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 ,安徽减少近4亿元花费 ,大大降低患者负担。加入采购的内、外资企业较多 ,中选率较高 ,表明医药行业对集中带量采购的推广已有预期 ,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生长。

6月27日 ,“医保业务编码尺度动态维护”窗口在国家医保局官网上线试运行。复旦大学社会生长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加入制定其中医用耗材的编码尺度。他介绍 ,按学科、用途、部位三级分类思路 ,将市场上的上百万种医用耗材分成9011种 ,制定医用耗材通用名216个。

该编码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规范了医用耗材的分类目录 ,实现了“一品一码” ,目前这项事情仍在进行中 ,预计明年底落地运行。“统一医用耗材分类和编码可以实现‘三可’ ,可比力、可监管、可分析 ,对促进医保精细化管理 ,特别是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说。

“三可”意味着全国耗材信息全面互通、共享 ,价格走向果然、透明 ,将为全面带量采购奠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