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正值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暑热夹湿成为主要气候特点。此时,人体易受暑热伤津耗气、暑湿困阻、寒邪侵袭等影响,需从多方面调养。为此pg电子官方网站健康为各人准备了大暑时节的养生要点,赶忙来看吧。
一、防暑降温,护津保元
大暑天气炎热,恒久高温袒露或不注意纳凉,易“壮火食气”,泛起中暑症状。
1、制止暴晒:忌大汗暴晒,外出戴遮阳帽。
2、环境降温: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 26-28°C 为宜,制止冷风直吹头颈、腹部、枢纽。
3、增补津液:备酸梅汤生津,运动后饮淡盐水补电解质,遵循“暑热不耗正”原则。
二、防湿健脾,化解困阻
夏季多雨湿润,“暑湿之邪”易侵监犯体,致脾胃运化失常,泛起腹泻黏腻等症状。
1、饮食清淡:多吃清热健脾、利湿益气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
2、慎食生冷:生冷食物或凉性蔬果会停滞肠胃消化吸收功效,解渴消暑汤建议常温饮用。
3、适当出汗:睡前热水泡脚排湿气;年轻人可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
三、防寒养阳,增强免疫
夏季人体阳气达巅峰,血管扩张,着凉易使寒邪入侵。夏季培补阳气,冬季可阻遏风寒。
1、洗温水澡:勿冲冷水浴,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或用温毛巾擦身。
2、勤换湿衣:出汗后及时擦汗,勤洗勤换汗湿衣衫。
3、出汗不吹凉风:先在常温下待汗消退,擦干后再到风扇或空调房。
四、适时进补,保持平衡
夏季盲目进补易致体内阳气过旺而上火,进补需遵循“适时、适量、适体”原则。
1、不盲目进补:制止体内阳气“引燃”上火。
2、营养均衡: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富足营养,减轻身体负担。
五、养心安神,调养精神
中医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心乱则影响全身气机。
1、调养有方:通过瑜伽、垂钓、习字、听轻音乐等要领调身、调息、调神。
2、戒躁戒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制止极端情绪,保持平常心。
六、作息规律,缓解疲劳
大暑昼长夜短影响生物钟,作息要切合当季需求。
1、晚睡早起:晚睡不迟于 23 时,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顺应阳盛阴虚变化。
2、午睡补眠:用午休赔偿相对不足的睡眠,缓解情绪,恢复精力。
大暑时节,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养,能资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以丰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
大暑,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正值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暑热夹湿成为主要气候特点。此时,人体易受暑热伤津耗气、暑湿困阻、寒邪侵袭等影响,需从多方面调养。为此pg电子官方网站健康为各人准备了大暑时节的养生要点,赶忙来看吧。
一、防暑降温,护津保元
大暑天气炎热,恒久高温袒露或不注意纳凉,易“壮火食气”,泛起中暑症状。
1、制止暴晒:忌大汗暴晒,外出戴遮阳帽。
2、环境降温: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空调温度 26-28°C 为宜,制止冷风直吹头颈、腹部、枢纽。
3、增补津液:备酸梅汤生津,运动后饮淡盐水补电解质,遵循“暑热不耗正”原则。
二、防湿健脾,化解困阻
夏季多雨湿润,“暑湿之邪”易侵监犯体,致脾胃运化失常,泛起腹泻黏腻等症状。
1、饮食清淡:多吃清热健脾、利湿益气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
2、慎食生冷:生冷食物或凉性蔬果会停滞肠胃消化吸收功效,解渴消暑汤建议常温饮用。
3、适当出汗:睡前热水泡脚排湿气;年轻人可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
三、防寒养阳,增强免疫
夏季人体阳气达巅峰,血管扩张,着凉易使寒邪入侵。夏季培补阳气,冬季可阻遏风寒。
1、洗温水澡:勿冲冷水浴,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或用温毛巾擦身。
2、勤换湿衣:出汗后及时擦汗,勤洗勤换汗湿衣衫。
3、出汗不吹凉风:先在常温下待汗消退,擦干后再到风扇或空调房。
四、适时进补,保持平衡
夏季盲目进补易致体内阳气过旺而上火,进补需遵循“适时、适量、适体”原则。
1、不盲目进补:制止体内阳气“引燃”上火。
2、营养均衡: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富足营养,减轻身体负担。
五、养心安神,调养精神
中医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心乱则影响全身气机。
1、调养有方:通过瑜伽、垂钓、习字、听轻音乐等要领调身、调息、调神。
2、戒躁戒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制止极端情绪,保持平常心。
六、作息规律,缓解疲劳
大暑昼长夜短影响生物钟,作息要切合当季需求。
1、晚睡早起:晚睡不迟于 23 时,比平时早半小时起床,顺应阳盛阴虚变化。
2、午睡补眠:用午休赔偿相对不足的睡眠,缓解情绪,恢复精力。
大暑时节,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养,能资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以丰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