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已至,“三伏天”的酷热即将登场。pg电子官方网站健康提醒,这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一、三伏贴:辨证贴敷,禁忌要明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通过贴敷、艾灸、饮食调治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调治脏腑,可预防和减轻冬季高发疾病。三伏贴因操作简便、宁静有效,广受欢迎。它由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材制成,贴于肺俞、肾俞等穴位。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贴敷最好在每伏前三天任选一天,间隔10天,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成人每次贴敷6至8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以皮肤耐受为度。
需注意,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伤风发烧者、熏染性和熏染性疾病患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患者禁用,2岁以下小儿需谨慎使用。
二、食补晒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夏季高温高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养生很要害。食养应以清补为主,清热解暑的同时益气生津,可适当食用绿豆汤、扁豆粥、荷叶粥等,多食当季果蔬。体质差异,食养要领有别,如冬瓜薏米老鸭汤适合湿热体质人群,姜枣茶适合久居空调房后手脚冰凉且易腹泻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养生要领也差异。北方夏季干燥,“暑热”易伤津液,养生注重养阴、生津、润燥;南方常湿热,养生以清热利湿和运脾醒胃为基本原则。
“三伏天晒背”是常见养生方式,能通督脉、补元阳,适合阳虚体质者、骨密度较低群体等。8时至10时阳气上升时晒背为宜,时长从初次不凌驾10分钟逐渐增加至20至30分钟。晒背后要饮用淡盐水增补水分,制止冷饮和冷风直吹。合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时,要加强监测和照护,控制时长并由家属陪同。
三、应对困扰:改善睡眠,防治“空调病”
中医认为,夏季“主心,心主神明”,人们易急躁、出汗多、睡眠差。夏季应坚持“夜卧早起”,保证睡眠牢固、效率高,醒后精神丰满即可。晚上11点前睡觉,通过冷水洗脸、温水漱口、睡前用安神敛阴药材泡脚让身体“上凉下暖”;晚餐清淡,不吃夜宵;晚上7点后制止剧烈运动,中午适当午休。中药代茶饮、艾灸等要领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夏季贪凉易患“空调病”,其起因为风邪、寒邪侵监犯体,体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夏季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大汗淋漓后立即吹空调,制止冷风直吹颈椎、膝枢纽。受“空调病”困扰的人可饮用热水、热粥,或用生姜、苏叶泡水代茶饮,促进排汗散寒。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防暑“妙招”,如外出携带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睡前制止过多使用电子设备;每日按揉内关、合谷等穴位三分钟。
总之,夏季养生要顺应时节,凭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要领,才气到达养生的目的,享受健康夏日。
小暑已至,“三伏天”的酷热即将登场。pg电子官方网站健康提醒,这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一、三伏贴:辨证贴敷,禁忌要明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疗法,通过贴敷、艾灸、饮食调治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调治脏腑,可预防和减轻冬季高发疾病。三伏贴因操作简便、宁静有效,广受欢迎。它由白芥子、细辛等温阳药材制成,贴于肺俞、肾俞等穴位。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入伏到8月18日出伏,共30天。贴敷最好在每伏前三天任选一天,间隔10天,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成人每次贴敷6至8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以皮肤耐受为度。
需注意,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伤风发烧者、熏染性和熏染性疾病患者、瘢痕体质者、皮肤病患者禁用,2岁以下小儿需谨慎使用。
二、食补晒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夏季高温高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养生很要害。食养应以清补为主,清热解暑的同时益气生津,可适当食用绿豆汤、扁豆粥、荷叶粥等,多食当季果蔬。体质差异,食养要领有别,如冬瓜薏米老鸭汤适合湿热体质人群,姜枣茶适合久居空调房后手脚冰凉且易腹泻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养生要领也差异。北方夏季干燥,“暑热”易伤津液,养生注重养阴、生津、润燥;南方常湿热,养生以清热利湿和运脾醒胃为基本原则。
“三伏天晒背”是常见养生方式,能通督脉、补元阳,适合阳虚体质者、骨密度较低群体等。8时至10时阳气上升时晒背为宜,时长从初次不凌驾10分钟逐渐增加至20至30分钟。晒背后要饮用淡盐水增补水分,制止冷饮和冷风直吹。合并慢性病的老人晒背时,要加强监测和照护,控制时长并由家属陪同。
三、应对困扰:改善睡眠,防治“空调病”
中医认为,夏季“主心,心主神明”,人们易急躁、出汗多、睡眠差。夏季应坚持“夜卧早起”,保证睡眠牢固、效率高,醒后精神丰满即可。晚上11点前睡觉,通过冷水洗脸、温水漱口、睡前用安神敛阴药材泡脚让身体“上凉下暖”;晚餐清淡,不吃夜宵;晚上7点后制止剧烈运动,中午适当午休。中药代茶饮、艾灸等要领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夏季贪凉易患“空调病”,其起因为风邪、寒邪侵监犯体,体现为头晕、头痛等症状。夏季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或大汗淋漓后立即吹空调,制止冷风直吹颈椎、膝枢纽。受“空调病”困扰的人可饮用热水、热粥,或用生姜、苏叶泡水代茶饮,促进排汗散寒。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防暑“妙招”,如外出携带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睡前制止过多使用电子设备;每日按揉内关、合谷等穴位三分钟。
总之,夏季养生要顺应时节,凭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要领,才气到达养生的目的,享受健康夏日。